玉米苞葉變短----穿短褲和褲衩的原因分析及對策(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玉米出現苞葉短—穿短褲和褲衩的怪現象,具體表現為:玉米軸長度正常,但是有一部分穗軸裸露在外,沒有被苞葉包裹。有的地塊苞葉長度只有果穗長度1/3—1/2。裸露在外的穗軸上基本沒有有效籽粒,致使玉米發生減產。
現象表現及問題
其實,玉米苞葉不嚴的問題在近幾年夏播發生的頻率逐漸增加,尤其是在河南、山東和河北南部及天津較重。 玉米苞葉不全有一個學名叫“玉米露頂”,玉米露頂是指玉米雌穗苞葉比穗軸短,包不住穗軸而使一部分穗軸暴露在外。由于苞葉短,穗軸裸露在外面,影響授粉和灌漿,導致減產;另外,苞葉短易招蟲害,如雙斑螢葉甲蟲咬食花絲、金龜子咬食籽粒,也會造成減產。
今年黃淮海區域小麥受春季積溫明顯增加影響,收獲期普遍提前5~7天,夏玉米播種時間也普遍提前。到7月上、中旬,黃淮海大部分地區夏玉米已處于拔節孕穗期,發育進程較常年顯著提前。此時正是旺盛的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轉化的關鍵時期,對光、熱、水、肥、氣等氣候因素反應非常敏感。尤其遭遇數十年一遇的持續高溫干旱天氣,更易造成玉米生長卡脖旱與高溫熱害的雙重疊加影響。今年,山東省7月上、中旬大部分玉米產區持續十幾天無有效降雨,旱情非常嚴重。很多地方出現了持續十天35℃~38℃以上高溫,個別縣市甚至出現40℃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氣。根據黃淮海多年生產經驗表明,這種卡脖旱與高溫熱害疊加影響極易對玉米正常生長發育造成極其嚴重的生理傷害,導致玉米雌雄穗各部位分化異常,為后續出現苞葉短小,雌雄不調、結實不良、籽粒瘦癟,畸形穗、嚴重禿尖、缺粒等現象埋下了隱患。
調查發現,凡播種時間早于6月5日、晚于6月16日的地塊及拔節后及時抗旱澆水施肥的地塊則很少出現上述癥狀,說明合理確定播期,加強田間管理對于防止高溫干旱造成的危害至關重要。
原因分析:
玉米露頂主要是由玉米雌穗上苞葉和穗軸的生長不平衡造成的。玉米雌穗苞葉與穗軸雖然同時發育生長,由于受到外界的不協調的和極限的溫度、光照、濕度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苞葉停止或者延遲生長,穗軸生長受影響較小的情況下,就會超出苞葉的長度,導致露頂。導致苞葉生長緩慢、生長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1、 干旱缺水:拔節期正是玉米穗分化期,拔節期高溫遇旱(卡脖旱),導致苞葉和果穗分化不同步苞葉發育受阻等出現苞葉短現象。干旱特別嚴重的地塊,玉米苞葉分化滯緩甚至停止分化(苞葉相對穗軸無頂端生長優勢)致使以后長出的苞葉短小,
2、 天氣原因:陰雨天氣,光照、溫度不足,光合作用降低,導致苞葉生長緩慢、生長不足,長不到應有的長度,穗抽卻正常生長超出苞葉,導致露頂。
3、 過度密植: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玉米生長后期通風、透光條件不良,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4、 品種因素:個別品種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在氣候條件發生變化時也會出現苞葉和果穗發育不同步現象。
5、 藥劑原因:在抽雄前噴化控劑或三唑類藥劑也會導致苞葉果穗發育不同步。
6、 土壤缺微肥。土壤缺硼時對玉米雄花花粉的形成和授粉時的活性,均有不利的影響。缺鋅時老苗葉片出現白色斑點,并迅速擴大,形成局部的白色區域和壞死斑,節間縮短,也易使果穗生長發育畸形。
針對玉米孕穗期“卡脖旱+高溫熱害”必然導致夏播玉米苞葉短小、空稈、畸形、缺?,F象的發生,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1.孕穗期遇旱必須澆水 早熟品種大約在播后30~40天遇旱必須灌水;中熟或中晚熟品種一般在播后40~50天遇旱必須灌水。在灌水條件較差時,寧可其他時期不灌水,也應保證孕穗、抽穗時的灌水。
2. 合理密植 考慮到黃淮海夏播氣候的不穩定性,一般地塊的玉米種植密度控制在每畝4000~4500株。密度越大,遇到脅迫條件發生時,容易發生生產問題。
3.散粉期遭遇超過35℃的高溫天氣,可以施行人工輔助授粉。
4.品種選擇的科學性:我國黃淮海夏播區的氣候類型是一個光熱同期,玉米從播種到穗粒期均處于高溫階段,近幾年來,7月份各地均出現極端高溫高于38攝氏度且持續時間長;從而導致一些雄穗分支少、花粉量少的外緣種質的雜交種出現花粒、禿頂等生產問題。甚至導致持續極端溫度下國內種質來源的雜交種也出現部分問題。所以建議黃淮海地區的玉米雜交種選育過程中要注重黃改系的穩產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即夏播區要選擇一些穩產的國內種質類型的穩產型的紅、白軸雜交種。